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切实加强新时代未成年人司法保护,2022年4月底,最高人民法院专门发出通知,组织各级法院开展“少年审判 守护未来”“六一”法治宣传教育活动。各级人民法院高度重视,积极响应。有的法院通过发布典型案例、开展家庭教育指导等方式,以点带面,推动全社会对未成年人的特殊、优先保护;有的法院通过图文漫画、法官寄语等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宣传普及未成年人保护法律法规,促进对未成年人的全面、综合保护;有的法院通过法治副校长进校园、上讲台、模拟法庭等方式,提升学校保护和法治校园建设水平;有的法院通过讲述优秀少年法官的故事,展现人民法院在未成年人司法保护方面作出的努力,体现司法温度、司法关怀。
最高人民法院少年法庭工作办公室、新闻局开设“少年审判 守护未来”专栏,全面记录人民法院“六一”法治宣传教育活动成果,倾情展现人民法院法官在未成年人保护方面所作出的努力,积极营造全社会共同关心关爱未成年人的良好氛围,以优异的成绩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未成年人司法有许多不同于成年人的特殊之处,各地法院在办理未成年人案件过程中,始终坚持最有利于未成年人原则,通过开展社会调查、圆桌审判、合适成年人到场、法庭教育、犯罪记录封存、判后回访帮教、心理疏导、家庭教育指导等特色机制,加强对未成年人的特殊、优先保护。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广东
广东省广州市中级人民法院打造“羊城金不换”少年司法金字招牌,建成广东首个集心理疏导、法治帮教等多功能于一体的少年家事诉调中心,成立以家庭教育、温情司法为特色的“广州万事兴”妇女儿童权益诉讼保护与研究基地。出台未成年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社会调查工作指引,引入心理干预辅助审理,建立专门少年心理咨询与测评室,对未成年被告人、被害人进行个性化心理测评和疏导,实现心理测评、疏导、帮扶一体化。采用圆桌审判,对未成年被告人辩护律师全覆盖,创设判后社区矫正建议制度。建立少年审判与社区矫正相衔接的长效机制及跟踪回访机制,定期回访判处非监禁刑或者刑满释放的未成年人,协调解决复学就业等困难。近五年来帮教812人次、判后回访856人次,促成复学113人次、就业566人次。
上海
上海市长宁区人民法院高度重视案件审理中涉诉未成年人心理健康的保护。早在2004年就开始在涉未成年人案件中开展心理咨询工作,并要求从事少年审判工作的法官须接受心理咨询培训。后又与高校、心理咨询师协会等签订合作协议,借助其专业力量,对涉案未成年人及其父母开展心理干预。就心理疏导工作制定相关文件,以专门制度将心理疏导工作内化于办案流程,并邀请专业心理咨询师常驻法院,建立了心理咨询室和家庭教育辅导室,对涉诉未成年人心理问题进行源头治理,实现心理疏导与家庭教育指导的有机融合,取得“1+1>2”的良好成效。
黑龙江
黑龙江省大庆市高新区人民法院少年审判庭法官亲赴少管所接未成年犯出狱,为让刚出狱的未成年人重拾对生活的希望,法官安排了一次特殊的心理咨询活动,由专业心理咨询师运用心理学和教育学知识,通过从人生观、亲情、挫折承受转化等角度对其进行一对一的心理疏导,消除其内心压力和抵触情绪,促使其真诚悔悟,告知法律对未成年犯实行犯罪记录封存的制度,帮助其树立改过自新的勇气和信心。随后,法官又陪同未成年人到当地司法所报道,与其对接,并就未成年帮教后续跟踪和帮扶等工作达成了共识,强化狱后帮教工作,助其健康成长。
重庆
重庆市高级人民法院与团市委共同签订《关于构建未成年人“法律援助+心理咨询”双援帮扶模式的合作框架协议》,结合法院的专业优势和共青团组织的社会动员优势,借助社会公益基金力量,建立专门的未成年人法律援助和心理咨询服务机构。同时,积极参与社会治理,进行全市范围的未成年人法律和心理健康知识宣传及个案援助。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以项目化运作为载体,支持引导社会工作服务机构向涉案未成年人、未成年被害人以及民事、行政案件未成年当事人提供必要的社会服务。
青海
青海省海北州两级法院充分发挥审判职能,积极推进社会治理创新,主动把法院工作融入市域社会治理体系,着力打通基层社会治理末梢。为方便偏远农牧区群众参与诉讼活动,法院充分发扬马背法庭精神,牢固树立“抬起衙门就群众”的司法工作理念,建立健全便利人民群众诉讼的巡回审判工作机制,创新巡回审判车载法庭、网上法庭等模式。通过判前、判中实施德育教育,判后进行服判教育的模式,进一步强化未成年人法治观念。积极发挥法治副校长作用,通过发出司法建议,发挥参与社会综合治理的职能作用。
吉林
吉林省延边州安图县人民法院启用“圆桌审判”模式审理涉未成年人犯罪案件。以“寓教于审,教育为主,惩罚为辅”为原则,在庭审过程中对未成年被告人进行思想教育和感化,教育未成年人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做对社会有用的公民。圆桌审判有助于庭审气氛舒缓,少了平日刑事审判的严厉,使未成年被告人在认识法律的严肃和不可侵犯性的同时,感受到社会的关爱和帮助,促使其改过自新。
宁夏
为了更好地建立未成年人保护的社会化支持体系,促进未成年人健康成长,宁夏回族自治区银川市兴庆区人民法院少年家事审判庭与银川市心理卫生协会举行签约仪式,共同签署《心理健康服务协议》,就法院未成年人心理健康服务项目的实施工作达成一致。借助专业心理咨询师的力量,把对未成年人的心理疏导与审判工作有效结合。以“教育、感化、挽救”为方针,积极开展为未成年犯罪嫌疑人、被害人面对面交流,适时提供心理疏导和心理测评,制定个性化心理辅导方案,开展个案式心理帮教和心理咨询,实施个性化心理辅导,既要突出审判的“刚性”法律威严,又不失“柔性”情感关怀,矫正其不良心理倾向,帮助他们顺利回归社会。
甘肃
为提升少年司法审判的效果,甘肃省平凉市崆峒区人民法院开展判后回访帮教工作,法官对被判处缓刑的在校学生开展回访帮教,与未成年人及其家人进行面对面交流。了解未成年人目前的家庭生活和学习状况,鼓励未成年人珍惜缓刑机会,提升学法守法的自觉,积极接受社区矫正。通过回访疏导未成年社区矫正人员放下包袱、改正错误,真正感受到司法的温暖。同时也教导父母反思对子女的教育方式,提醒父母以身作则,加强家庭教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