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为了明天——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论坛”在上海成功举行

来源:东方网   发布时间:2013-12-04

   由中央综治委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专项组指导,中国预防青少年犯罪研究会主办,上海市综治委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专项组、共青团上海市委员会、上海市社区青少年事务办公室、上海市预防青少年犯罪研究会共同承办的2013“为了明天——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论坛”昨天在上海举行。(青年报记者 吴恺 摄)

  推动青少年犯罪研究工作发展

  中国预防青少年犯罪研究会名誉会长、中国法学会党组书记、常务副会长陈冀平出席昨天的开幕式并讲话。中国预防青少年犯罪研究会名誉会长、原江西省委书记、全国人大内司委副主任万绍芬出席开幕式并宣读本届征文活动、微电影大奖赛获奖名单。团中央书记处书记、中央综治委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专项组办公室主任、中国预防青少年犯罪研究会会长汪鸿雁主持开幕式并作总结讲话。上海市委常委、市委政法委书记姜平出席了论坛开幕式并致词。

  围绕论坛主题,与会专家学者和实务工作者就“社会工作视角下的青少年犯罪预防”、“流动人口教育帮扶与青少年犯罪预防”等专题,从各自的专业背景和工作实际探讨了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的途径和对策。

  陈冀平同志在讲话中充分肯定了中国预防青少年犯罪研究会一年来所取得的成绩。他指出,在中央综治委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专项组与团中央的正确领导下,研究会团结、联络、组织社会各界的青少年犯罪研究的专家学者和实务工作者,充分发挥其跨学科、跨地区、跨部门的优势,一年来,紧紧围绕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工作大局,有针对性开展调查研究和学术研究,积极推动青少年犯罪学学科建设,广泛开展学术交流活动,大力推动项目实施和品牌建设,取得了丰富的成果,有效地推动了青少年犯罪研究工作的发展。

  他对广大青少年犯罪研究工作者提出四点希望:第一,始终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不断增强责任感使命感;第二,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积极投身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工作;第三,坚持创新导向,推动青少年犯罪研究工作向纵深发展;第四,坚持优良学风,做遵守学术道德和恪守学术规范的榜样。

  预防青少年犯罪研究会揭牌

  汪鸿雁讲话指出,论坛内容丰富,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主题非常集中,学科涵盖点多面广,嘉宾演讲精彩,科学务实。论坛充分发挥了理论和实践的桥梁纽带作用,为各位专家学者、实务工作者搭建了学术交流平台,总结梳理了一批对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工作具有促进作用的对策和建议,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她强调,研究会要进一步坚持青少年犯罪研究的主攻方向,增强研究能力和服务能力,继续推动学科建设,加强课题研究,进一步推进研究会各项工作向纵深发展。

  姜平对来自全国各地的领导和嘉宾表示热烈欢迎。他指出,“为了明天——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论坛”是全国预防青少年犯罪研究领域专家学者和实务工作者重要的交流、研究平台,本次论坛既是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的具体举措,也是进一步做好重点青少年群体服务管理和预防犯罪工作的必然要求。他强调,今年是上海市社区青少年工作开展十周年,希望各位专家充分探讨交流,批评指正,帮助上海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工作在新起点上实现新发展,让每位青少年对生活都有更美好憧憬。

  在主旨演讲中,共青团上海市委书记、上海市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专项组组长夏科家在回顾上海市社区青少年工作十年历程的基础上,围绕理念创新、制度创新和实践创新,介绍了上海开展社区青少年工作的主要经验,展望了这项工作的发展方向。中国预防青少年犯罪研究会副秘书长路琦以创新为导向,从我国服刑人员未成年时期行为规范的角度,阐述了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研究的新探索。中国预防青少年犯罪研究会副会长、北京师范大学犯罪与矫正研究所所长、社区矫正研究中心主任吴宗宪,中国预防青少年犯罪研究会副会长、中国人民公安大学犯罪学系教授李玫瑾,中国预防青少年犯罪研究会副会长、中国预防青少年犯罪研究会第四届理事会第二会长、上海市预防青少年犯罪研究会会长徐建围绕论坛主题分别作了演讲。中央综治办综治一室主任陈小军主持了主旨演讲。

  论坛期间,还举行了第二届“为了明天——关爱青少年彩虹行动”微电影大奖赛颁奖仪式、“为了明天——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论坛”征文活动颁奖仪式和上海市预防青少年犯罪研究会揭牌仪式。

  聚焦上海经验

  社工职业内涵的宣传尚有进一步提升空间

  本报昨天刊发报道《社工服务范围已实现沪籍社区青少年全覆盖》,介绍了因成功就业、就学等原因,上海户籍青少年的违法犯罪总数自2007年起持续下降,而这得益于一支专业的职业社工队伍,不断成熟的本土工作方法,以及十年来推陈出新的项目品牌,上海因而在全国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工作中始终走在前列。

  不过,上海市社区青少年事务办公室最新的一项调查显示,虽然社工知晓度提升了近3个百分点,但仍需努力提升社工行业对青少年的吸引力。

  青少年事务社工社会知晓度提升

  近期,上海市社区青少年事务办公室针对上海市青少年事务社工的知晓度问题进行了专题电话调查,本次电话调查对象是本市16-35周岁的各类青少年,包括青年职工、学生、社区青少年、团干部等,实际获得有效问卷512份。

  其中,青少年事务社工社会知晓度提升了近3个百分点。46.5%的受访者表示“了解青少年事务社工”,这其中有5.9%的人是通过微电影、主题歌和宣传片第一次“了解青少年事务社工这一群体”。

  与此同时,仍有近一半受访对象表示“不了解青少年事务社工这一群体”,这说明,社会工作作为一种职业,在社会公众心目中的概念依然比较模糊。有33.2%受访者认为社工是志愿者,有4.3%的人甚至认为“是服务员,跟护工差不多”。

  最希望社工提供“心理调适”等服务

  受访青少年最希望社工提供的服务包括“心理调适”、“能力培训”和“就业创业”等。当受访者被问及在哪些方面需要社工的帮助时,上述三项分别以30.2%、29.8%和29.8%列前三位。

  调查中,41%受访青少年“愿意”投身社工行业,但是具体原因还需要分析。主要原因可能是部分人误将其理解为是“志愿者”而非“专业工作者”因而觉得社工随时可以做。59%的受访者表示“不愿意从事社工工作”或“不确定”(要看收入高不高,占11.7%;或职业前景好不好,占20.7%)。

  努力提升社工行业对青少年的吸引力

  通过调查,上海市社区青少年事务办公室认为也得出了许多启示,比如,仍需要加大宣传青少年事务社工队伍的力度。

  调查显示,青少年事务社工的社会知晓度有所提升,但是广大青少年对该职业群体的总体知晓率仍然偏低,对青少年事务社工的职业性质、工作内容不甚了解。因此,应继续加大对青少年事务社工的宣传力度,通过讲故事、树典型等方法,传播社会工作理念,介绍青少年事务社工群体和服务内容,进一步提升其社会知晓度和美誉度。

  此外,要努力提升社工行业对青少年的吸引力。调查显示,愿意投身社工工作的青少年比例不高,可能与该项职业知晓度、收入水平和职业前景的现状有关。因此,一方面要加大对青少年事务社工的职业宣传,包括价值理念、职业定位、工作性质等等;另一方面,要积极推动青少年事务社工收入水平与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相匹配,做好青少年事务社工职业前景的规划蓝图,从而增强该行业对青少年的吸引力和号召力。(青年报记者  刘昕璐)

 

(撰稿:    责任编辑:admin)
中国预防网·中国预防青少年犯罪研究会官网   www.zgyfw.org.cn 2008-2024  V3.0 版权所有
地址(ADD):北京市东城区北河沿大街147号  电话(TEL):010-8521 2391 传真(FAX):010-8521 2391 
邮箱(E-Mail):cn12355@126.com   备案号:京ICP备18052313号◇京公网安备110101020034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