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我国青少年违法犯罪呈上升趋势。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布的数字显示,2003年全国检察机关共批准逮捕未成年犯罪嫌疑人69780人,占批准逮捕犯罪嫌疑人总数的9.1%,比2002年上升了12.7%。
“目前犯罪越来越向低龄化发展。”从事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研究的中国法学会会员刘贵之总结了现今青少年犯罪的特点,“青少年犯罪团伙作案居多,犯罪多是聚众或结伙实施,作案时彼此配合、相互掩护,所获赃物共同挥霍,以抢劫、盗窃、扰乱社会秩序等犯罪为主。”
“社会环境的不良影响是导致青少年犯罪的主要原因。”未成年人保护专业委员会主任佟丽华认为,大众传播媒介的暴力、凶杀、色情等有害信息和口袋书、暴力电子游戏、淫秽光盘以及网络色情内容等对青少年的不良影响显而易见。
“暴力电子游戏就是暴力犯罪的演练场。”佟丽华特别指出了暴力电子游戏的危害性,“最难整治的,也是最容易诱发犯罪的就是暴力游戏。因为青少年在游戏的过程中,进行的是虚拟的杀人演练,一阵快意的打杀后,一方面了解了实施暴力的方法、手段,另一方面在虚拟的网络世界中是不用负任何法律后果的,冲淡了他们对实际犯罪后果的恐惧,经常下手凶狠。”
佟丽华举例说,“我了解过这样一个案子,三名经常玩暴力游戏的中学生同一个三轮车夫发生口角,结果毒打车夫,导致其死亡,讯问他们时,他们却说,我们在游戏里就是这样打的。”佟丽华说,现在青少年喜欢的正面引导的游戏非常匮乏。
佟丽华认为,网络色情内容也是诱发青少年犯罪的重要因素,是引诱青少年性犯罪的罪魁祸首。同时,快速的城市化进程也在客观上诱发青少年违法犯罪,快速的城市化进程使外来务工人员和农村人口大量涌入,他们的子女受到歧视,很难在城市中找到定位,贫富不均等现象也很容易让他们走上歧途。
“有的未成年人父母自身行为不良,对孩子影响最坏。家庭不良教育和家长对子女的不良影响是未成年人违法犯罪的重要原因。”刘贵之认为,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可有的父母是双职工或者个体工商户,他们忙于工作和经商,无暇对子女管理教育;有的家庭不和相互吵架、打骂甚至婚姻破裂,使未成年人无法感受家庭温暖;还有的父母对子女教育简单粗暴,有心无力,子女有过错不能正确说服引导,而是拳脚相加甚至赶出家门;也有的父母对子女过分溺爱、放任,当孩子的欲望无法得到满足的时候,这些孩子往往走上犯罪道路。
目前学校教育对学生的教育还存在单一化的问题,教育方法、内容简单化,片面追求升学率,忽视学生思想道德教育,对差生歧视、排挤、放弃教育,从而留下犯罪隐患。一部分人走出校门后不能升学而找不到就业门路,飘荡在社会上成为闲散人员。这些未成年人绝大多数人没有经济来源,在“哥们儿”的拉拢、胁迫、教唆下去偷、去抢,逐渐走上犯罪道路。
“孟母择邻三迁”的故事流传千古,说明青少年成长环境对他们的成长至关重要。如今,仅仅“三迁”是不够的,专家们的共识是:社会、家庭、学校三位一体,创造预防未成年人违法犯罪的良好外部环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