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防青少年犯罪研究》创刊于1982年,是最高人民检察院主管、中国预防青少年犯罪研究会与中国检察出版社主办的专注于预防青少年犯罪研究的学术性期刊,系中国预防青少年犯罪研究会会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期刊AMI综合评价扩展期刊、RCCSE中国准核心学术期刊(B+)。
《预防青少年犯罪研究》坚持理论与实践并重,着力整合法学、社会学、教育学、心理学、犯罪学等学科,从多个学科和交叉学科的视角深入研究预防青少年犯罪,推动预防青少年犯罪理论发展,服务预防青少年犯罪工作实践。本刊开设有高端论坛、权威解读、专题策划、专家笔谈、学术专论、未成年人司法保护、域外法治等精品栏目。
一、投稿规范
1. 内容要求:紧扣主题,观点鲜明,结构完整,论证充分,逻辑严谨,数据详实,引注准确,语言规范,行文流畅,符合学术规范。
2. 字数要求:以8000字至12000字左右为宜,约稿或特优稿除外。
3. 摘要、关键词、英文标题:摘要应在200—300字以内,能准确反映论文的观点及主要内容;关键词在3—5个以内;文章标题应翻译为英文。
4. 图表格式:文章必须使用图表的,表格要规范,图要清晰,并使用“表1”“表2”或“图1”“图2”的形式表述,尽量包含图题和表名。同时,请单独以附件形式发送图表可修改的矢量版本
5. 作者信息:以脚注形式用“*”标明,包括姓名、工作单位、职务职称、联系电话、电子信箱等内容。
6. 基金项目:文章属于基金项目的,请在作者简介后注明基金项目名称、课题名称及编号等信息。
二、注释规范
根据国家新闻出版总署关于印发《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检索与评价数据规范(试行)》的要求,注码样式为:①②③等。注释格式及主要示例如下:
1. 著作类:① 陈兴良:《刑法哲学》,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第18页。
2. 论文类:① 陈光中:《刑事诉讼法修改与未成年人刑事案件诉讼程序的创建》,载《预防青少年犯罪研究》2012年第5期。
3. 文集类:① [美]J.萨利斯:《想象的真理》,载[英]安东尼·弗卢等编:《西方哲学演讲录》,李超杰译,商务印书馆2000年版,第112页。
4. 译作类:①[法]卢梭:《社会契约论》,何兆武译,商务印书馆1980年版,第55页。
5. 报纸类:① 刘均庸:《论反腐倡廉的二元机制》,载《法制日报》2004年1月3日。
6. 古籍类:① 《史记·秦始皇本纪》。
7. 辞书类:① 《新英汉法律词典》,法律出版社1998年版,第24页。
8. 外文类依从该文种注释习惯。
9. 网络资料应注明作者、文章题目、网址及最后访问日期。
三、投稿说明
1.严格学术规范。本刊采用“中国知网—社科期刊学术不端检测系统”,对来稿进行检测,检测结果中文字重合率为10%及以下者,方符合本刊录用条件,投稿请附查重报告。
2.页面设置。主标题用方正小标宋二号字,副标题用楷体三号字,一级标题用黑体三号字,二级标题用楷体三号字,正文用仿宋三号字,单倍行距。题目下注明作者姓名(居中、楷体、三号字)。注释一律使用脚注,仿宋小五号字,连续编号。中文内容摘要和关键词用楷体四号字。
3.原创性要求。论文应保证为署名作者原创,未在公开出版物或网络媒体上发表,无权属及相关法律争议,不构成侵权。
4.在尊重作者原意的前提下,本刊编辑部有权对录用的稿件进行必要修改,如不同意,请声明。
5.来稿一律不退,请自行备份。请勿一稿多投,三个月内未接到用稿通知的,方可另行处理。如稿件具有时效性,需要本刊提前通知处理结果的,请在来稿中注明。
欢迎广大作者踊跃投稿,投稿应以电子版形式,PDF和WORD各一份发送至电子邮箱:yfqsnfzyj@sina.com。投稿联系人:李冬青,18101137621;李健,18101137633。
(撰稿: 责任编辑:admin)